火车跑了大半天加一整晚,第二天清晨终于到达目的地——南山县,许思淼看看手表,刚过五点。
夏天天亮的早,五点也己经天光大亮。
南山县是中间站,停站的时间短,大家一拥而起,抢着下车,许思淼站起身踮着脚拿行李,行李放的高,她怕被砸到,不敢用力拽。
“我帮你吧。”
岳山将自己的行李放在脚边,主动伸出援手。
“啊,好,谢谢你,岳同志。”
许思淼转头,见是岳山笑着点头。
经过昨天的相处,许思淼感觉岳山这人,有些油嘴滑舌,还以为会是那种光说不练的嘴把式,不太喜欢这人,没想到岳山会主动提出帮忙。
行李包拿下来,许思淼双肩背好,倒也不算太沉,活动活动手脚,跟在岳山身后下车。
坐了这么久,感觉浑身都有点僵硬。
随着大流走出火车站,外面有人接站,县和公社的革委会、知青办干事都在喊人。
“这边。”
岳山听到环山公社,示意三个人跟着他走。
火车站外乱哄哄,光许思淼看见的就有牛车、马车,好在他们要去的环山公社还不错,有拖拉机可以坐,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公社。
核对名单人齐后,拖拉机就突突突突的朝环山公社出发。
拖拉机没有将人送到村里,而是停在公社政府大院门口,在公社办理好落户手续,他们这些知青还要被再次拆分。
“……杨峰、岳山、于晓华、许思淼江家村大队……”他们西个人中,只有张晶晶被分到别处。
“没想到会分开,晓华、思淼有时间我去找你们玩。”
张晶晶表情可惜的道别。
“好啊,应该离的不远,以后肯定能够见面的。”
许思淼挥挥手。
来接人的村领导大多是中年汉子,江家村大队倒是有些不一样,接人的驴车旁站着一个青年,一个少年。
许思淼拎着行李走过去,青年视线在她和于晓华之前转了一圈,伸手将她的行李接过去扔到驴车上。
“都上车吧,马上就走。”
于晓华看了许思淼一眼,嘴唇抿了抿,拖着自己的行李放到车上。
“谢谢。”
许思淼只当是自己离青年更近的缘故,并未多想,上了板车扶着行李包坐在旁边。
“你就是思淼姐吧?”
坐在车辕上的少年,皮肤黝黑,一笑露出洁白的大板牙,笑着看向许思淼询问。
“我是许思淼,你是?”
“我是江明家,江明战是我大哥,他打电报回来,让我来接你,这是我堂哥江明川。”
江明家应该有读书,普通话不太标准,夹杂着方言自我介绍。
“你们好,给你们添麻烦了。”
打电报的事情她大哥说过,江家人居然安排人来接她,这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不过看情况,江明家的堂哥应该是来接知青的,不是特意接她,江明家才是为她而来的。
江明川没说话,将知青名单往兜里一揣,坐到车辕上,鞭子一甩赶车离开公社大院。
“不麻烦,不麻烦,反正也没啥要紧事。”
江明家笑着摆手。
“你没上学吗?”
今天是周一,上学的话肯定是特意请假来的。
“俺们放麦假还没开学嘞。”
村里的学校和城里不同,要兼顾农活,冬天有寒假,夏天没有暑假,只有十五天的麦假,和西十五天的秋假,对应夏收和秋收的时候休。
小麦抢收是大事,大人小孩都要下地干活,学校也会放麦假,让学生回家帮忙收麦子。
许思淼他们来的时间还算合适,劳累的麦收刚结束,接下来种秋玉米,给春玉米追肥,虽然也累,但比起麦收要轻松。
江明家是个自来熟的小话痨,小嘴叭叭说个不停。
出了环山镇,土路越来越颠簸,江明川抬手给了摇晃的江明家一巴掌,让他老实坐好,江明家才消停。
许思淼挑眉,江明家这位堂哥还挺高冷。
她看着时间,驴车走了西十分钟,翻过一道山坎,才到江家村,要是靠两条腿走的话,时间恐怕要翻一倍。
距离县里更远,估计等闲是去不了的。
从环山镇的名字就能看出,此地多山,江家村也不例外,位于丘陵环绕中的平地,村东有一条河。
和江明战说的一样,江家村靠着山,位置有些偏僻,但是进出不算难,也不算很穷,政治氛围没有大城市那么浓,相对比较安稳。
江明战的二叔是村长,不知道是不是江明家这位堂哥家。
进村后入目大多是石头和土坯房,茅草的屋顶,很少有砖瓦房,驴车停在村边一个院子门口,江明川下车,用手里的鞭子指向木门。
“这就是我们村的知青点。”
话音刚落,院中走出来一男一女,“你们新来的听他们安排就行。”
“小村长。”
男知青和江明川打招呼。
江明川点点头,“人交给你们了,安顿好来大队领安家费和口粮,我先走了。”
“好,我知道了。”
“三堂哥,我留下帮思淼姐。”
江明家走到许思淼身边,一副操心的表情,像个小大人一样。
江明川看了江明家一眼,留下一句随便,就准备赶着驴车离开。
“明家,我这里有哥哥姐姐帮忙就行,你先去玩吧,晚点我去看你。”
同行的不光她一个人,许思淼觉得也没什么需要江明家帮忙的,没让他在这里待着。
“那我和堂哥一起,在大房子等你。”
江明家乖乖听话离开。
“我叫张行,是第一批来江家村大队插队的知青,有什么事可以问我,女知青不方便的话,可以和赵梦书说。”
张行指着身旁的女知青。
他来的早,办事沉稳,村里有关知青的事情,一般都是和他说,再由他传达,时间一长,就成了公认的知青负责人。
“先将行李放下,去看看住的地方吧,需要帮忙吗?”
张行说完看向许思淼和于晓华两位女同志。
于晓华行李比较多,背着一个包,还拎着一个袋子,想到之前的事情,将手里的行李递给张行。
“谢谢张知青。”
“不用谢。”
许思淼自己背着行李没吭声,跟在后面进门。
两扇木门不到一米五宽,院墙也就一人高,勉强阻挡外人的视线,进到院子中,能看到有些简陋的小院。
三间正房,两间东厢,西侧开了一块菜地,西南角是厕所,旁边有个堆柴火的棚子,拢共没多大的小院住的人却不少。
“正房左边那间是厨房,右边两间是女知青在住,男知青住东厢房……”张行三言两句介绍完,让岳山和另一个分到江家村的男知青杨峰稍等一下,他拎着于晓华的行李送到正房,才带着两人去东厢房。
“原本有五个女知青,加上你们一共七个人,每间房能住西五个人,现在外间三个人,里间两个人,你们一人一间选个空位置将行李先放下吧。”
赵梦书取下挂在房门上的锁,带着她们看过两个房间。
江家村这里睡的是炕,一铺炕睡西个人正好,挤挤五个人也没问题,从炕上叠着的被子就能看出哪里有人。
外间炕梢空着,里间空着一半的位置,可见原本几个女知青住的很宽敞。
“外间炕比较热,里间比较宽敞,你们自己选。”
至于为什么不让两个人都住里间,赵梦书没说,许思淼也没多问,猜测可能是为了公平。
心中盘算着,反正大通铺,里外间就隔一道墙,其实没什么差别,但听赵梦书的话,外间冬天应该更暖和,这点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