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旺仔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短篇小说加官进爵

短篇小说加官进爵

煌煌华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加官进爵》目前已经全面完结,陆远严嵩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煌煌华夏”创作的主要内容有:“最初,我只想做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县令,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威作福、混混日子。”“但官场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活命,保护好媳妇孩子,我只能向上爬了,谁知道就越爬越高。”“直到这一天,他们都唤我。”“阁老!”...

主角:陆远严嵩   更新:2024-08-06 07: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陆远严嵩的现代都市小说《短篇小说加官进爵》,由网络作家“煌煌华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加官进爵》目前已经全面完结,陆远严嵩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煌煌华夏”创作的主要内容有:“最初,我只想做一个老实本分的小县令,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作威作福、混混日子。”“但官场啊,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活命,保护好媳妇孩子,我只能向上爬了,谁知道就越爬越高。”“直到这一天,他们都唤我。”“阁老!”...

《短篇小说加官进爵》精彩片段

面对陆东的雄心壮志,陆远此刻竟然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哭了。
是的,除了哭,陆远真的笑不出来。
还直上青云?
直上刑场差不多。
自己将来爬的越高,死的就只会越惨。
胡宗宪可以吧,抗倭明臣,戚继光、俞大猷的顶头上司,保靖肃倭、治理地方皆有奇功,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就是因为严党这一身份,含冤而死。
徐阶为了弄死胡宗宪,将浙江这个赋税大省掌握在手,生生给胡宗宪拟了十几条罪名。
大到假拟圣旨小到私纳姬妾,从公事到私德,那是面面俱到,不把胡宗宪弄死誓不罢休。
为什么?
因为这是党争!
严党垮台了,严党上下的官员不死绝,人家党派的自己人怎么上位。
此题注定无解。
如今便宜老子陆淳夫已经豪赌严党,笃信夏言倒台后严嵩接任首辅,不得不夸上一句,陆淳夫政治嗅觉敏锐且胆子够大。
陆远甚至已经看到自己将来当上浙江布政使乃至浙江巡抚的那一天了。
亦或者,自己将成为另一个‘胡宗宪’?
带领戚继光、俞大猷抗倭的人将会是自己也说不定。
但那又如何,下场是不会变的。
好家伙,后世在拍大明王朝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戏份了。
希望找个帅点的演员。
......
陆东看着陆远陷入沉默,赶忙咳嗽两声将其唤醒。
“那些事太过遥远,你莫要多想,眼下做好分内之事便可。”
“是。”
陆远也回过了神。
官还是小点好,小点不招眼,跑路的时候方便。
一念至此,陆远便将自己受了曹大为代表淳安士绅送了价值八千两贺礼的事全盘托出。
原以为陆东会因此恼怒,反听后者如此说道。
“你做的很好。”
做的,很好?
陆远嘴角不由抽搐。
那可是受贿,而且是八千两啊。
要是搁在洪武朝,自己够剥皮实草一百多回了。
不过转念一想,受贿固然是重罪,那自己这个知县哪里来的?
三万两白花花的贿银,够砍自己上千遍了。
虽然行贿的事是老爹干的,但这年头可不跟你分那么清楚。
陆家的事就是陆远的事,同样道理,陆远的事就是陆家的事。
陆东不管陆远,自顾自说道:“你的仕途自淳安而起,这里便是你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必须要走的牢靠、踏实,如何踏实,首重便是要团结士绅,浙江富庶,富庶之地士绅能给你的助力便最是巨大。
无论是钱财上还是将来在朝堂,都可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
你之前说这曹大为十二年未得寸进,却又说他县丞身份乃是当年浙江巡抚王荛封相助而得,想来其与王抚台不过萍水之缘罢了,这才解决了官身却再无进步之望。
想那曹大为年方四旬,仕途上仍大有可为,如今他既然想要投奔于你,你要做的便是让他完全信任,只要能得此人相助,你便可在淳安大展拳脚,并且得到全县士绅的支持,这对你自己来说也是好事。
不过这种事以后你莫要亲自出面了,老夫来,就是为了替你打点这些关系的,日后同地方士绅之间的事,自有老夫来做。”
陆远明白了陆东的意思,也明白了陆淳夫的意思。
自己这个叔父来淳安,就是来替自己做白手套的。
将来无论是受贿还是行贿,上下打点、政治媾和这些摆不上台面的糟烂事都将由陆东出面来做。
这让陆远又想到了老管家忠伯。
忠伯可也不是本分人,自来到淳安之后,仿佛‘无师自通’一般搞起了地下情报工作,替自己收集着淳安士绅的资料和动向,为的就是方便自己待人接物时有明确判断。
政治献金、阴谋情报、权力媾和,就此交汇于自己一身。
老爹出钱打点严党、忠伯暗中刺探情报、陆东则充任白手套进行权力的运营交汇。
那自己呢?
自己做什么呢?
舒舒服服躺着,而后就是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向上爬!
所有的事都不需要陆远来做,他只需要当官,而后当大官。
这万恶的、却又让人着迷的权力游戏啊。
陆远不由心中苦笑。
和这封建制度下的官场比起来,后世做官,反倒是如此的‘光明磊落’。
叔侄二人聊了许久,时间也在不知觉中迅速流逝,再抬首,已是傍晚。
陆家豪富,这晚宴自然准备的也丰盛,一大家子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顿饭,陆远也陪着陆东喝了不少酒,醉醺醺被施芸搀进了房间。
一心躺平的陆大少被迫加了半宿班。
神清气爽。
再睁眼已是日上三竿,陆远不由感慨,还是封建王朝的官当起来舒服啊。
自己不需要点卯上班,在淳安这地界也不会有不开眼的骚扰自己,怪不得唐宋那么多诗人,一边当着官一边还能游山玩水、风花雪月。
这日子过的,滋润!
洗漱更衣,陆远便带着陆林和几个下人在县城里逛逛,也算是体察一下民情。
一行人打后门而出,穿过窄巷胡同便一头撞进人声鼎沸的街道。
“淳安县很热闹啊。”
陆远由衷而言,单从市井繁荣的程度来说,淳安可比原身的家乡袁州府要强上许多。
沿街两道摆摊卖货的小贩和讨价还价的买客争执不休;半大的孩子拿着糖葫芦、拨浪鼓四处乱跑;巡逻的衙差趾高气昂;穿着锦绣丝绸的公子哥手持折扇昂首阔步;卖春的姑娘依着勾栏挥舞香帕。
“以衙门为中心,几条街住的都是城中富人,也因此,要繁华许多。”
陆林这些天没少在城里面跑,因此对城中情况很是熟悉,于是主动担当起了导游的职责:“老爷若是想看,可以去东城、北城看看。”
“那里如何?”
“这两个地方鱼蛇混杂,相对这里要乱上许多,而且也更贫瘠。”
陆远嗯出一声,想来陆林口中的地方便是淳安的‘贫民区’了。
“去叫上邓连三,让他带几个好手一起。”
既然鱼蛇混杂,那还是注意点安全的好。

巡抚衙门,朱纨的公事房内。
陆远面容严肃的端坐,耳边是朱纨的耳提面命。
“谁也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台州突然就乱了起来。”
“你是朝廷的官,是浙江的巡海佥事,于公于职都该去台州勘定祸乱。”
“不过剿匪固然重要,保全自己也是首重之事,不能热血上头的去拼杀连性命都不顾,平定了倭寇固然有功,但功在林云同不在你。”
“但若是没了林云同,功便在你了。”
陆远惊抬头,颇多不可思议的看向朱纨,后者继续念叨着。
“去到台州之后不要着急,慢慢来,摸清楚情况,万无一失后自然会有人给你下令出击,你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听命行事,到时候功劳不会少你一分。”
“剿倭是大事,但还有些事,比剿倭更重要。”
“千万不要着了人家的道。”
-----------------
北京,严府。
“阁老,浙江八百里加急。”
通政使赵文华手捏军报走进严嵩的书房,面露惊容:“倭寇徐海作乱,杀掳四百余人,台州知府鲁发忠弃衙而逃,业已被浙江按察使司收押。”
严嵩老脸上出现一抹错愕:“什么?”
诧异着一把夺过军报,查看后砰的一声拍在书桌上。
“混账!这个混账!一个知府,背靠着坚城、十几万军民,竟然被几千号倭寇吓的弃衙逃命,浙江怎么选了这么一个混账来做知府!”
骂完后又觉不解气,挥手:“你通政使司立刻以内阁名义拟令,判这个鲁发忠斩监候!就在台州斩!”
“是。”
赵文华垂首应下,随后请示道:“那阁老,台州知府的位置?”
“明日去问问兵部尚书陈经吧,这个位置你们不要惦记了,台州成了前线,选谁来做主官,要听兵部的意见。”
“是,谨听阁老吩咐。”
严嵩气吁吁坐下,抬眼看了赵文华,皱眉:“还有事?”
“啊。”赵文华忙言道:“回阁老话,南京的通政使司递了本,说南京几名部卿大臣合疏,言江南最近不太平,希望朝廷加强防范。”
严嵩恢复平静:“加强防范,需要几名部卿大臣合疏吗?”
“门下也是这么认为,他们上这道疏,就是在非议阁老不知江南事。”
“所以想联名举荐一个南京的部卿大臣来北京入阁。”严嵩老脸上露出一丝浅薄的笑意:“就这么点心思何必藏着,内阁那么大,老夫一个人也应付不来,逐渐上了岁数,是越发的没用了。”
“皇上万岁、阁老百岁,咱们这大明朝阁老还能再干三十年呢。”
“三十年,呵呵。”
严嵩笑笑,继续交代道:“这次鲁发忠的事出来,浙江藩司的林云同、谢兰也有责任,着吏部商议一下,将此二人调离吧。”
“那,调往河南如何?”
严嵩先是一怔,而后看向赵文华说了这么一句:“老夫说让吏部商议,没说让你商议。”
赵文华顿时脸色一变,撩袍下跪。
“门下知错,请阁老责罚。”
“去办好你自己的差事。”
“是。”
赵文华顾不上满脸的冷汗,惶惶然叩首告退。
“去把东楼叫来。”
“是。”
严世藩匆匆赶到,进门便喊了一声:“爹。”
“跪下!”
严世藩虽不明所以可还是老老实实跪在地上,只是嘴上发问:“爹,儿子错哪了?”
“错哪了?”严嵩冷冷瞥了一眼:“错在你不该当这个太常少卿,你该当太子,错在爹不该做首辅,爹该做皇上。”
这话吓的严世藩遍体生寒,语无伦次:“爹,儿子、儿子不懂。”
“你最近跟赵文华是不是走的太近了。”
严嵩离开座位走到严世藩面前:“你在惦记浙江?”
“儿子没有。”
“浙江也是你能惦记的?”
“儿子......”
“浙江是皇上的浙江,不是我严嵩的浙江,你这是在给老子掘坟!”
严嵩一巴掌扇在严世藩的脸上:“朝廷有吏部,国家有章法,浙江的官员是拔、是黜还是调,有规矩的,我大明朝除了皇上,没人可以想用谁用谁。
赵文华也糊涂,我看,通政使这个位置是不能再让他做了。”
一句话便罢了一个九卿,吓的严世藩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严嵩不再训斥,寻了把椅子坐下,冲着严世藩招手:“东楼。”
后者跪行上前,俯首帖耳:“爹。”
“做官要讲规矩,爹虽然是首辅也要讲规矩,要想让别人听话首先要让人家吃饱饭,你不能把灶给抬走,这是朝廷的灶,是全天下人的灶,那甚至不是皇上的灶,不是一家一姓的灶,你懂吗?”
“儿子记住了。”
“之前你背着爹在外面许官收钱,爹不管,是因为你许出去的官都不是要害,对朝廷没有影响,左右一个知县一个知府罢了,但你不能贪一个省啊,浙江的情况很复杂,除了是我大明朝财税第一大省之外,浙江还是我大明麻烦第一大省。
浙江只是闹倭患吗,你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倭患吗?在这倭患背后,很多事你看不明白,所以,浙江该归谁让吏部去斟酌、让皇上去定夺,咱们不能伸手,不然吃不到羊肉惹一身骚,就悔之晚矣了。”
剿倭的背后很复杂?
严世藩不明白,一个剿倭到底能有多复杂,能让自己头上这位独掌内阁的唯一宰相都避之不及。
虽不懂但严世藩也不敢问,他知道,该说的时候严嵩自然会说,既然不说,那就是不便说。
“告诉朱纨,让他在浙江安安心心做他的巡抚,对倭寇当剿则剿。”
当剿则剿的潜意思就是不当剿的不要剿。
“是,儿子这就去给朱纨写信。”
严世藩爬起身刚欲走又被严嵩喊住。
“那个,咱们家那个同乡叫陆什么来着。”
严世藩答道:“陆淳夫。”
“对,他儿子现在是在浙江办差对吧。”
“回爹的话是的。”严世藩言道:“现在浙江按察使司担任巡海佥事。”
严嵩念叨道:“按察使司佥事,那就是说,剿倭是他负责的事。”
“对。”
“也给他去封信,勉励他全力剿倭,老夫在北京,等着他的捷报。”
严世藩有些懵。
这是什么操作?
一边让巡抚朱纨对倭寇当剿则剿,一边又让陆远全力剿倭,这不是互相矛盾,是让朱纨这个巡抚掣陆远的肘吗?
真奇怪了。
如今的严世藩终究还没有进化成为小阁老,还不是大明朝的举重冠军,到底年轻,还需要锻炼。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