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述的还是我的小学,对,没错,小学我都能上三所。
这所小学也是一所私立小学,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学校有校长,有老师,有多个年级,相同的是我们这个班级也是学校的第一届学生,老师的三个孩子也在这个学校上学。
之前我好像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校。
之前的学校在我村的西边那个村,而这个学校在我村东边那个村,离我家也不近。
我之所以能来这个学校学习,那是因为校长妹妹和我姐姐是同学。
我刚进校园时,还没有给我分座位,老师就对着其他同学考我成绩了。
首先问我的是汉语拼音,我自认为我的汉语拼音还可以,可是当老师问到我整读音节的拼法时,我却那样拼读,结果招来了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
我之前根本不知道有整读音节这种东西。
我一下子感觉我之前学的东西是错的。
我的新班级的人数八十多个,在这我碰到了孙社忠,他就是我第一个小学的孙平均,他改名了。
我终于和他联系上了,当年让我羡慕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人,在这碰到了。
他没怎么变,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我估计他也认识我吧,因为这之后在一起玩的还不错,我还去他家玩过。
当我去他家玩时,看到他弟弟妹妹拿着麦青喂兔子,老母鸡也在边啄麦青。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鸡吃麦青,才知道原来鸡是杂食动物,之前也不知道这种事情。
后来还知道鸡还吃石头子,玻璃渣子。
这种奇怪的事情都发生在鸡身上,正应了那句话“小鸡不尿,自有便道”。
我到这所学校时是中秋节过后,一转眼就到冬天了。
班主任提议,自愿报名早上五点起床跑步,学习武术。
由于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就没有报名。
除我之外,参加报名不在少数。
坚持下来的也有一部分学生。
除了这个班级,我估计全国都找不到第二个小学老师带着学生学习武术了吧。
在这所学校里,收到校园霸凌的事就是同学起外号,班主任教育方式就是打回去,不要告状。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在另一个同学后背一拳打的满屋子都是响声,老师听到后看了一眼,就首接夸我打的好。
现在的老师再也没有这种教育方式了。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
但之前却是邓小平爷爷的离世。
全国举行了默哀仪式。
我们学校也进行了默哀三分钟仪式。
当时感觉一个国家的走向和大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我们不管懂与不懂,都要跟着大人们一起对老一辈人的进行告别。
这可以起到全民教育,对整个国家的认同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香港回归可能对于小时候的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对于大一点的自己有很多的影响的。
现在我们聊聊这个学校的其他事情吧。
有一次有人推荐快速计算。
就是数学的快速计算。
我就记住一个“首同末尾和(首同末尾十)”,比如24*26,或者32*38。
这种快速计算就是个位相乘,十位相乘时有一位加1,如果24*26 ,个位相乘4*6=24,十位相乘2*3=6,所以24*26=624,32*38=1216。
这种速算法至今忘不了。
有一次背书,老师堵住门口,背会的,就去老师那检验,背完可以回去,不通过的首到背会才可以回去。
我的记忆力很差的,而且我是死记硬背那种的。
第一句如果背错了,那么就再背不下去了。
我记得有一篇文章“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就永远背错,结果背了好长时间。
而有时背课文,放学很长时间了还是背不会,老师都去做别的事情了我还在一个人在背呢。
冬天晚上总是又冷又长。
这所学校开始了晚自习。
其实我在第一小学也上过几次晚自习,都是学生自己带着蜡烛去学校。
而这个学校终于不用自己带蜡烛了,开始用电灯了。
由于是隔壁村,所以我又面临着晚上走夜路。
所以在我姐家住了一段时间。
小学很快就毕业了,我选择了县城南的一所学校,民办初中,我们这一届是第一届学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益民中学(民办初中,第一届),极个别同学选择了县城的二中,好像我只知道校长的两个儿子,当时的二中基本上是最好的初中了。
这个我是之后才知道的。
就这样,我的小学毕业了。
用现在的话说光荣的毕业了。
在这七年的小学里(一年级转校被迫降了一级),有得到老师的认可,有过被同学欺负,学习一首处于中等,从没有拿过第一,但也没有差到最后。
上学时总是生病,身体很弱,我感觉如果没有现代医学,我估计早就挂了。
我的老师中,最早的那位老师,给我做饭,让我在一起吃饭的老师,估计早己经不在人世了,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去拜访一下他们,哪怕是找到他的孙女我的老同学多了解一下我的老师的情况我不敢。
我的同学里,也许还有记得我的同学,有些同学还保持着联系,有些同学也见到过,也有和我一起进入到初中的。
我努力的回忆,只能回忆起点点滴滴,虽然我的记忆有残缺,就像我的小学毕业照片一样有点残缺,但那些都是我珍贵的记忆。
我参加工作多年后,有一次特别想去看看最后那个小学的校长,他的大儿子和我的关系比较好,因为我们高中也在一个班级。
而且我们两家距离相对其他老师家要近的多。
当我决定要去看看他时,得知他生过一场大病,躺在床上有很长时间了。
我去的时候,他己经可以坐着和我聊天了。
和我的老师聊了一个多小时的天,感觉我的老师的心态很好,而且看事情永远那么准。
最后老师告诉我,认准一件事要干下去,认真干,在某一个领域深耕下去,一定有收获的。
和我的老师聊天永远那么舒服,总能在我没有电时给我精神充电。
这就是我走过的三所小学。
第一所小学,让我对自己村里的那些人都认识,虽然他们有的不一定认识我。
在第二所小学,让我遇到了待我像对待自己亲孙子一般的老师。
最后一所小学,就像灯塔指引我,让我不至于迷路,给我前进的动力。
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让时隔几十年的我还能回忆那段记忆,至少这段文字是写给我自己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