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旺仔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精选

扶摇直上精选

渔二代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扶摇直上》,现已完本,主角是章学军章学军,由作者“渔二代”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主角:章学军章学军   更新:2025-04-24 13: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章学军章学军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精选》,由网络作家“渔二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扶摇直上》,现已完本,主角是章学军章学军,由作者“渔二代”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扶摇直上精选》精彩片段

“自己作为村委委员、治保主任、民兵连长,这些年在村里一点作为也没有,对于一些不正之风,没有勇气站出来,也没有指出来。”
“总以为大家是一个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没有必要弄得不开心。只要自己的工资不少一分,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村里变成这样,我作为党员干部还是有一定责任的。”
章学军认真地凝视着龙大军,仔细地听着他的肺腑之言。看得出龙大军是经历了很大的思想斗争。
在这种时候,还勇于承担责任,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人,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是一个还没有忘记入党誓词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是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
章学军安慰着他:“村里现在这样,这不能怪你。他吴世仁作为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吴有德又操控着村里财务,许多事情你根本不知道,你也左右不了。”
“现在,各地都在开展反腐倡廉、扫黑除恶和基层治理等形动,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天赐良机。只要他吴世仁粘上了一点,组织就不会放过他。”
章学军故意叹了口气,
“只是,调查现在进展不顺,我们需要一个突破点!”说完,章学军颇有深意地望着龙大军。
看来龙大军是豁出去了。
“我知道点内幕,也是听说的,不知道真假!”
有戏了!“说来听听!”章学军笑着说。
“村里上报的低保户是27户,听说只有20户左右是真的,银行卡发到了个人手上。而那7户的银行卡在吴有德手上”
章学军边听边记,这的确是个重要的事。
“那每年民政核查、年审是怎么过关的呢?”章学军感到这里有问题,可能牵扯到其他部门或其他人。
“都是吴有德带人去的,具体是怎么过关的,只有他俩清楚,因为,我们几个都没有参加。”
龙大军越说越来气,“就拿这次来说吧,听说是搞扶贫,大家都知道会有补助之类的,有油水可捞。他吴世仁就不让我们几个参与,说让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所有申请、入户调查、公示、录入都是他们俩人操作的。你那天问我,我是实话实说。”
章学军为龙大军续了一杯热水。
龙大军端在手上,热乎乎的。
他喝了一口水,继续说:“村里的帐肯定是个糊涂帐。这个可以到镇经管站去查,这几年都是村帐镇管”
“还有,流转土地200亩,这上面合同可能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流转的钱到哪里去了,这是个问题。这么多年也没公示。”
“还有,修路的事。当初,镇里修路,别的村都修到村里,为什么我们村只修到村外?”
“当初,吴世仁还是副书记,他想接这个修路工程,镇里不同意,因为你没有修路资质。”
“他就背后让找了一些地痞,还有村里一些不明事理的老人,天天在工地扯皮,出难题,最后把工程队打跑了,所以道路只修到村边。你也看到了,现在进出村里多难。再想单独修路,更是难上加难了”
章学军指着自己的笔记本,斩钉截铁地说,“如果这些都属实的话,他吴世仁绝对跑不了,肯定是会受到纪法严惩的!”
龙大军最后说:“突破口是吴有德。别看他整天人模人样的,那是仗着他叔吴世仁的势。这个人最怕死,把他捉起来,什么都会交待的。”
两人共同话题越来越越多,抽烟喝茶,相谈甚欢,聊到了深夜。
真可谓,相逢何需言谈迟,只是未到知心时!
雨住了!天,慢慢放晴了。
这些天,村委会里一切照常。龙大军、程晓英和两个人年轻人在忙进忙出,老刘和几个组长还在几个小组里核查。吴世仁仍然还没来上班,吴有德有时也来村委会转一下,突然又半天不见人影。"


由于,老金头的房子是危房,家俱也是破旧的,被砖瓦一砸,也都基本没用了。章学军就安排龙大军,用建房余款为老金头购置了一些家俱和生活用品。
老金头也快出院了。章学军也曾去卫生院看了老金头一次,告诉他房子的建房进度,老金头高兴得合不拢嘴。
按照村里的习俗,房子建好后,要摆几桌酒席,请村里一些人喝酒高兴高兴,热闹热闹。因为,在农村建房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不能随意。否则,以后会不旺。
章学军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同意老金头回家的时候,在他新房门前摆三桌酒。
新房落成了,只等主人入住了。
老金头也可出院了,只需在家静养慢慢恢复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房子落成后,要放鞭、喝酒热闹热闹,以示破旧迎新,祈求兴旺发达。
一大早,龙大军就去镇卫生院接老金头,同时为他办理出院手续。
一个二十多平方的彩条布棚子在老金新房前拔地而起,高高地支撑着。四角绳索用钢筋拉扯着,稳稳地扎进地里,防雨又抗风。棚子下方由红砖临时搭建的两个土灶火苗正旺,迎着风正呼呼向上直冒火星子。一条长案板上放满了鸡鸭鱼肉等荤菜,地上篮筐里堆了一些白菜、萝卜、莲藕、香菜等时令青菜。
几个村民正在棚子里忙进忙出,搬这搬那。
现在,农村办酒席也是聘请专业队伍。不管是白案还是红案,主家只负责提供食材,其他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都是主厨带来,谈好价钱,点火烧菜。
主厨是个五十来岁的精干男人。邻村人,姓江,人称江大厨。这些年,只要是金口镇周边农村家里办酒席,请的基本都是江大厨。
江大厨烧得一手好菜。听说,年轻时在大城市高级酒楼打工,年纪大了才回到家里和媳妇两个干这一行。
采购的鸡鸭鱼肉等食材早上五点钟就送到了村里,程晓英和龙美正负责清点,许愿跑上跑下地搞联络,这里差什么,哪里要什么,都在喊“许愿,这里差个杯子...”
“许愿,酒什么时候回来...”把个许愿累得来上气不接下气。
一些村民自发前来帮忙洗菜,搬桌椅,摆放餐具,个个喜笑颜开,有的还唱起了小调...“今日真高兴啊...”
老金头房前第一次这么热闹。
炒菜声,吆喝声,吵闹声,鸡鸭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搅和在一起...一幅典型的丰收喜庆图画。
看到朴实善良村民发自内心的欢歌笑语,章学军不由得感慨万分,其实村民的要求不过分,有吃有喝就好,开心快乐就好,如果,能尽快脱贫致富那样就会更好。
谢锋说他今天会来。昨天上午,章学军专程与谢锋电话联系了。
一是报告工作进展,把房子建好了,二是对他表示感谢,感谢他为村里捐赠了1万元,缓解了燃眉之急。
谢锋说,为五保户新建了一幢房子,是章学军驻村以来,为村里做的第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他理应代表机关前来祝贺,不会空着手来的,这也是对他驻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老金头坐着板车回来了。由于医院的救护车只能到村边,所以,龙大军提前安排人推着板车在村外等候。救护车一到,大家齐心协力把老金抬上板车,一路欢声笑语地把他直接推到新房门前。
看到一栋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要不是隔壁左右还是老邻居,打死老金也不敢相信,这个新房子就是自己的。
他坐在车上,颤颤微微地拉着章学军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大声地说:“感谢章书记,你真是我们的大老爷,父母官啊!”
章学军连忙说:“不要这样说,老人家。要感谢就感谢党,感谢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我们这点事不算什么...”
看到老金头要下车,龙大军赶紧把拐杖递过来,和章学军扶着老金慢慢下车,拄好拐杖,一步一步踱进屋。
走到新门边,老金头慢慢抻出一只布满老茧的手,轻轻地在新门上摸了又摸,口里一直念叨“好..好..”
慢慢挪到房里,看到新条桌,新椅子,新床新被子,新...什么都是新的,老金头这里摸摸,那里擦擦,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激动,像个孩子似的放肆地大声哭了起来,要不是章学军他们把他搀扶着,他当场可能就要跪在章学军的面前。"


吴有德脸阴沉沉。
今天星期五,一转眼章学军上任已经五天了。
要说时间过得真快,每天在村里忙这忙哪,但章学军好像感觉什么也没有做。
按照“五天四夜”工作要求,他可以回家休息。
他的确要回去一趟,不仅仅是休息,他更需要支持。
章学军叮嘱老刘他们继续做好核查工作,什么也不要怕,只管把核实的工作全部完成。
下午,与吴世仁打了个招呼后,让龙大军骑车送他去镇上,再坐客车回城。
回到家时,天快黑了。岳父、岳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章学军回来,两人赶忙起来端菜吃饭。
没看见自己的妻子,章学军说,“等小红回来一起吃吧!”
说完,就挨到岳父身边,陪着一起看电视,聊天。
岳父他们只有朱小红一个小孩。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勤劳质朴,待人和善,一辈子没有与人红过脸。
成天与庄稼形影不离,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只为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劳作着。
如今,农村条件比之前好多了,唯一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出嫁生子,而他们依然在忙碌着。
岳父虽然没读几天书,讲不出多深奥的话,但却句句在理。考虑到岳父岳母年纪较大,章学军夫妻多次提出让二老休息,进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可岳父说,不要看我们年纪大了,身体还行。通过劳动,我们多少创造了点财富,也强健了我们的身体,不至于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现在还能自食其力,不管走在哪里,我们都是昂首挺胸的。
当初章学军他们还在王店乡时,条件不是很好,两位老人经常把自己产出的米、油和新鲜水果、蔬菜送来。
即使后来进城了,条件改善了,两位老人还是隔三差五地坐车往城里送。
担心老人上了年龄,路上不安全,章学军和朱小红总说,现在城里什么都有,不让送。老人却总是说,自家种的,安全,有营养。
有时强行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但老人总是以不习惯为由,一般三两天,最多住一周左右就会回到农村。
逢年过节回去看望老人时,章学军他们总是几百、几百地孝敬岳母,可岳父、岳母总是在他们最急需的时候,几千、上万地支持他们。这就是天下父母亲。
岳父还是个老传统,总说,久住令人烦,频来亲也疏。虽然女儿是自己的,但如今她已是人妻、人母,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岳父母不想给女儿添麻烦,所以不想长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
岳父纯朴,谦虚,寡言,与章学军聊一会,看一会电视。章学军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岳父。
老人黝黑的脸庞上满是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盯着电视,随着剧情变化时而开心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健康开朗的岳父,随着岁月的打磨,越发显得刚强坚毅。
朱小红下班回来了。看到章学军和父亲坐在一起,有些惊讶。
“哎哟,我们的第一书记回来省亲了啊!”朱小红开心地叫着。让章学军怪不好意思的。
“黑是黑了点,不过比之前显得精神些!”朱小红走近仔细瞧了一瞧,并把章学军拉起,前后左右转了几圈。
朱小红边转边说:“好像还结实了些。”毕竟这是他们夫妻几十年来,第一次分开最这些天。
章学军拉住了她,“好了,好了,才出去几天啊!”看到岳父他们望着,章学军有点不好意思了。"


章学军一直没有问吴有德这个副书记兼村会计,吴有德坐不住了。
“有德书记,你负责什么呢?该不会也没参与扶贫吧?”迟缓了一会,章学军不无调侃道。他要让吴有德自己先急起来。
听到章学军终于问到他,吴有德眼吧吧地望着吴世仁,但吴世仁装作不看他,无奈,他只有一脸无奈何地望着章学军。
就这样,来回转了几圈。
章学军笑眯眯地望着他,等着他的回答。
吴有德脑子一直在转动,他努力地在回想起昨晚吴世仁教他说的话。
昨天晚上,他已经睡了。听到有人在门外轻轻叫他。
他披衣出来一看,原是吴世仁。
吴世仁来找他商量如何应付章学军。
之前,要是吴世仁来找自己,老远就会听到他的大嗓门,昨晚却一如反常,吴有德有点不知所以。
“进去再说”,看不清吴世仁的脸,反正语气不是很好,气冲冲的。“我刚从章学军那来的。”吴世仁黑着脸低声说:“他说明天要开村委会,讨论扶贫工作。”
“他是第一书记,就是来搞扶贫工作的嘛?”吴有德有点懵了。
“说你是猪脑,你总不承认。”吴世仁教训道,“他是要查你那些亲戚的。还有你二哥那有钱,是怎么进入贫困户的,明白吧?”
你亲戚更多。吴有德只敢在心里嘀咕的份。
“那怎么办啊?”他哭丧着脸。
两人窃窃私语了一番,最后
“要不这样,”老谋深算的吴世仁,点了一支烟,想了想,说:“你就这样说,是找不到人,或一些人不会写字之类搪塞。”
“这样,行吗?”吴有德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没事,有我呢!”吴世仁为他鼓气。
想着有吴世仁为他撑腰,吴有德就站了起来。
“村里的扶贫工作一一直是我负责的,”吴有德突然舌头不好使了,支支唔唔起来。“因为,有些贫困户找不到人,有的也不会写字。”
“所以...所以。”吴有德慢慢腾腾地说,边说边瞄着吴世仁。
“所以,我就帮了几个人...帮他们填写资料,有的,也帮助签字...”
“那他们真实情况你了解过吗?”章学军厉声地问道,“个个都是贫困户吗?”
“有的是,有的...”吴有德开始紧张了。
“有的就不是了吧!”章学军拿出几份资料,丢在吴有德面前。
看到吴有德像只斗败的公鸡,吴世仁担心出意外,不好收场,赶紧搭话圆场。
“这些都是按照上面的程序,一步步地报上去的”意思是说,上面都批了,你还较什么劲呢?
“都是严格按程序走的,那公示呢?”章学军据理力争。"


说完,举起杯子与邢副书记的杯子轻轻地碰了一下,在两只杯子刚要碰在一起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杯口低于邢副书记的杯口,然后快速端回双手捧杯一饮而尽。
大家难得聚在一起,相互敬了一圈,就敞开心扉聊开了。
“村里还是比较困难的。以前,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些年,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班子凝聚力不够,战斗力不强,推进工作拖三落四。”
“村集体无产业,无特色,年年欠债,总是要镇里扶持。村民的脱贫意识不够,致富总是等、靠、要。就是等着上面拨款,靠着上面帮助,要一点是一点,没有形成劳动脱贫致富这个概念。脱贫先脱志、扶贫先扶愚,讲的是好,但真正要落实做起来很难啊!”
这时,村里有其他人继续过来敬酒,邢副书记站起来,与他们一一碰杯喝水。
坐下来,又是一脸感叹,“所以,章书记的担子还是很重的。还要请求谢主任多支持啊!”
“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吹响了集结号,这是我们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谢锋也一直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共同感受。
“这几年,我们一些单位到驻点村去开展扶贫活动,主要还是以送钱送物等输血式的扶贫方式,这是看得见、摸得着,见效最快的扶贫方式,也是一些村干部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什么也不干嘛,钱物就送到手了。”
“但是,我认为这是最不好的扶贫方式。因为,他使村干部和村民进一步养成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钱用完了,怎么办呢,还能是坐等要?”
“我还听说,有的村,有的村民,争着要当贫困村、贫困户,就是因为上面的政策就是扶贫钱物只送给贫困户,搞得一些非贫困户还有想法。辛苦劳动的不仅没有政策支持,而一些整天东游西逛的所谓贫困户可以坐享其成,一到节假日就有人送钱送物。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
“这实际上,在某一方面让贫困户变成坐享其成的懒汉。即使一度脱贫,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很快就会再度返贫的。”谢锋感叹道。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邢副书记是务实的人。他也赞同国家的扶贫战略,但在基层还是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如,他对表格式扶贫就不敢苟同。
何为精准扶贫,是对贫困户家庭的人口、情况了如指掌,为应付上级突查、检查、暗访,而整天没滋没味地填写纸质材料档案,背读默记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还是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活动?
上次第三方抽查,听说G县一扶贫队长对包保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贫困情况说得不是很清楚,还被纪检部门通报批评。
邢副书记感到很奈,他谈到,头一年搞精准扶贫,由于大家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在刚开始的时候,要求都要填写扶贫表格,一家四五张,一个村里五六十贫困户,就是200-300张。
有时填写错了,就得要去复印店里去重新复印。由于一些贫困村里没有复印机,只有都去镇上几家打字复印店去复印,一印就是好几百张。扶贫活动几年来,有的贫困户还没有脱贫,镇上打字店的老板早就致富奔小康了。
后来,又要求改用扶贫手册。一本手册大概6页12面左右,主要是填写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落实扶贫政策,实施的扶贫方式,是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还是教育、医疗等,走访日记也要记录上去。
有的每页要镇、村和扶贫工作队长、队员共同签字,还要贫困户签字确认。
有的村扶贫手册先后换了三四次,五、六十个贫困户,就是五、六十本左右的手册。你说,整天在纸上耗费时间,哪里有时间去搞扶贫工作啊。
即使去贫困户家里,有的也是去照一张相,摆个POS在工作群里一发,我去扶贫了!
章学军看到他们两相谈甚欢,也过来凑热闹。听了半天,深有感触地说:“不管在哪里,要使贫困户真正脱贫不是靠低保金或者填写那没完没了的数据就能脱贫的,而是要找到贫困户自身的原动力,通过方式措施,刺激它良性循环才能有望脱贫致富。”
邢副书记来了兴趣,指着他过来坐下说,“你能不能说具体点?”
章学军喝了口水,继续说:“别看我到村里这长时间,没干什么,这段时间我主要是在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认为,不管哪个贫困户,除非是脑子有问题,没有哪个愿意当贫困户的。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通过自食其力,好多人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我们郑家湾村群众基础较好,先天性残疾的不多,几个五保户政策已经兜底,自己养自己没问题,可以说基本上算是脱贫了。”
“村里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最关键是有些人的思想一下子难以扭转过来,尤其是低保户。这几年,享受国家政策照顾,有指望了,低保金每月按时到达,不劳动也有饭吃。”
“所以,我们村干部、党员的思想要快速转过来,要有劳动致富的意识,要做到先行先试,自己通过劳动先致富,才有能力和说服力再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具体来说,就是先要找出贫困户贫困的真正原因,这就要入户调查。不要再搞以前的那种调查,你家里有几口人、一年收入有多少?不要再做这种虚功。而是通过调查,真诚以待地与他们交朋友,他们才会与你交心。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思想动态,我们才有可能从思想源头扭转这种等靠要的陈旧想法。”"


“学军啊,你的事,我已找了组织部,有点口气。你好好安心工作吧,啊”
最后,谢锋让章学军自己再想想。
刘志强可是个能耐人,从小乡村,到区里展露头角,50多出头就转岗到ZX任一把手,虽说离开了一线权力部门,但从副处提到正处,绝对值得,毕竟这个级别的,放眼江州区都是屈指可数的。
回到自己办公室,抽着自己的香烟,章学军陷入了两难抉择,去还是不去。
如果拒绝谢锋的安排,不去村里当扶贫书记,表面上得罪办公室主任,实际上是得罪了刘志强。那今后自己在机关就呆不下去了,更别想提拔或转公务员了。
哎,扶贫任务又重,如果去村里,村里本就一穷二白,完不成扶贫任务,也是死路一条。
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当真是骑虎难下了。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章学军决定找高人指点一下。他首先来到区民政局。民政局有扶贫、救助项目资金。这也是他来的主要原因。他径直上了五楼,敲门进入局长熊国安的办公室。
熊国安比章学军年长3-4岁,正科级却干了20多年。按照规定,正科级超过15年的公务员,可以晋升一级职级。这不,最近刚提为一级主任科员,享受着副处级工资待遇,正美滋滋的。
熊国安机会较好,也可以说是很好地把握了机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实验学校当老师,喜欢写写画画,有时还在日报、晚报上发表点诗歌、小小说之类,进入了领导视野。
后调到团委搞宣传干事,再就是下派到几个乡镇锻炼。从副镇长、副书记干起,刚30岁时就在王店乡当乡长。因年龄相近,乡镇当时文化生活贫乏,经常坐吉普车进城办事、玩乐,与章学军也结下了较好感情。回到城区后,先后在科技局、工委等部门担任一把手,前年调到了现在的位置上。
亲戚不走就丢,朋友不走就疏。
不管熊局长在哪里高就,章学军就跑到哪里,聊到哪里。
这是章学军的长处。他经常到一些朋友、同学、熟人的办公室去转,没事请请客,或坐在一起打打牌,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旧友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可谓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今天到熊局长这里,一是请教,二是争取支持。
熊国安虽说只比章学军大不了几岁,但在官场上摸爬了20多年,眼界、资历是章学军不能比的。
电话提前联系了,他也知道章学军此行的目的。但他没说话,倒杯水给章学军,笑眯眯地望着他。毕竟是老江湖。
章学军喝口水,说,“熊哥,办公室让我到金口郑家湾村去当扶贫书记。”说完,就望着熊国安。
熊局不愧是官场是混了多年,经历了太多事,学会了任何事,方向不明,自己决不先发表意见。
熊局还是笑眯眯地望着章学军。
“你说去不去?”章学军急了!
“你是怎么想的呢?”熊国安反问。姜,就是老的辣!
“我现在也不知道”
“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别人怎么给建议?”
“哎!”章学军叹了一口气“想去,又不想去。”
“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熊局长故意问道。
因为与熊国安私交甚好,章学军就毫不隐藏地说开了。“你知道的,我还是事业身份。由于受政策限制,不能提拔不说,现在连车补也没有”
“你们正科是每个月650元,副科是550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