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舒蕙建安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由网络作家“舒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舒甯”创作的《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说话会做人,顾客上门买东西时,能贡献一定的情绪价值,客人都愿意照顾她生意。楚榆寻思着邓芳萍就是这样的性子,有她和舒蕙搭配干活,这买卖肯定能做红火。“还剩下两百块钱,我想帮我妈做个小吃摊。”“小吃摊?”邓芳萍讶异道。“没错,德阳那边有很多摆摊开店的,但卖的都是包子、饺子、面条之类的,最有特色的是一家羊肉汤店,我观察过,晚饭那段时间,羊肉......
《全文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精彩片段
仇人虽然见面分外眼红,可没有着血缘关系,不会总在小事上恶心人,而亲戚诸如舒大舅妈之流,简直就是那饭菜上的苍蝇,天天在你面前晃荡,谁见了都高兴不起来。
“你这丫头终于回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晚?”邓芳萍端着笸箩问。
楚榆推门,进了屋才说,“楚楚明天做手术,我去了趟周家村找他们要钱。”
邓芳萍自然知道“他们”是指谁,她端详着楚榆的神色,不像是哭过的,应该没被刁难。
“钱要来了么?”
“要来了,明天我就去帮楚楚付住院费。”
楚榆经过几天相处,对邓芳萍印象很好,邓芳萍做事利索,性子能收能放,更有寻常农村妇女没有的魄力,要不是她支持,舒爱国也没法下定决心养鹌鹑苗,楚榆有信心帮助二舅把鹌鹑养殖生意做大,二舅这边有她兜底,她也想帮助舒蕙做一番事业。
舒蕙那人没别的毛病,就是容易自卑、自我否定。
倒是不难理解,舒蕙自嫁人后就一直受蒋美凤和大姑姐打压,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子,她从小到大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德阳市立医院,没见过什么世面,又经过离婚一事打击,被戴琴雪压在头上,有点不正面的情绪再正常不过了。
可是买卖人性子很重要,同样做生意的,有些人家明明货好,可就是留不住客。有些老板娘东西一般,价格也不便宜,因着那张嘴会说话会做人,顾客上门买东西时,能贡献一定的情绪价值,客人都愿意照顾她生意。
楚榆寻思着邓芳萍就是这样的性子,有她和舒蕙搭配干活,这买卖肯定能做红火。
“还剩下两百块钱,我想帮我妈做个小吃摊。”
“小吃摊?”邓芳萍讶异道。
“没错,德阳那边有很多摆摊开店的,但卖的都是包子、饺子、面条之类的,最有特色的是一家羊肉汤店,我观察过,晚饭那段时间,羊肉汤店足足接待了二十五位客人,且客人消费水平还不低。现在生意好做,咱们要是把小吃摊做起来,赚的肯定比上班要强。”
邓芳萍叫她说的一愣一愣的,德阳市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
要是放在一个月前,她打死都不相信干个体户能赚大钱,可楚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把那山洞里没人要的夜明砂拖到市场上转手一卖,一天就能赚好几块钱!
“那你想让你妈卖点啥?”邓芳萍问。
“肉夹馍或者炸串子。”
楚榆做的肉夹馍确实很美味,邓芳萍至今想起那味道都会生口水,卖肉夹馍肯定不得亏本。
“炸串子是什么?”邓芳萍就没听过这东西。
“就是把韭菜、大蒜、辣椒、牛羊肉、鸡肉啥的串成串,油炸后,蘸着辣椒面和面酱吃。”
邓芳萍一听就知道这生意成不了,韭菜大蒜辣椒啥的送人家人家都不要,怎么会花钱买?还要油炸蘸酱吃?这吃饭在邓芳萍看来无疑是黑暗料理,光听着就想摇头。
再说了,串子有啥好吃的?
一分钱买一捆韭菜,吃两天都吃不完,谁会花钱去外头买一串韭菜叶子吃?
那不是傻帽是什么!
邓芳萍也没好意思打击外甥女的积极性,委婉道:“现在人可精明了,没人会花钱吃这种东西。”
楚榆有把握能把肉夹馍生意做大。这年头的人就喜欢油水,肉夹馍有肥有瘦,花样多还能填饱肚子,卖个三毛钱一份,多的是人买!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是一本十分耐读的现代言情、穿越、种田、作品,围绕着主角佚名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舒甯。《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小说连载中,最新章节第901章 完结,作者目前已经写了2331975字。
书友评价
也是信了邪了 还和夏晓兰比 比个锤子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 难怪评分这么低 亏我还相信了看了这么久 看到352 章了 越看越恶心 有强迫症的我 几乎不弃书的我都实在看不下去了 太恶心了 这本书除了女主和渣爹女朋友 几乎所有女的完全没什么智商 女主也间歇性的无脑
很好看啊,总算是追完了,而且各自每个人都安排的很好!!!恶人有恶报,好人有好结局[笑][笑]
女主的性格真的挺不错的,打脸情节也不错
热门章节
第325章 楚榆的新想法
第326章 古惑江湖票房大卖
第327章 周慧兰来了
第328章 周慧兰上套了
第329章 新年女郎挂历
作品试读
“舒蕙,你得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如今的建安已经不是你能配得上的了!”
“舒蕙,慧兰说的没错,建安已经是大学生了,别说是你,就是县长女儿都娶得。虽然你是他老婆,可你才小学文凭,得为他前途多想想,要是人家知道他在老家有老婆有孩子,哪还会重用他?”
是谁?谁在说话?头像陷进沼泽里,眼皮也沉得抬不起来,楚榆试着睁开眼,却只是徒劳。
耳边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是那个叫舒蕙的女人。
“娘,大姑姐,你们不能这么说,我给建安生了四个孩子,辛辛苦苦供他读书,他怎么能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呢?”
“你还敢说!你看你把女儿教的!为了跟许依依抢男人,就把人推进河里,好在依依机灵避开了,你女儿作恶不成滚下河,还伤了脑袋。我们老周家怎么生了这么不要脸的贱蹄子!”婆婆蒋美凤骂道。
楚榆脑袋昏沉,迷迷糊糊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结满蜘蛛网的木头房梁和斑驳的黄泥土墙,床对面贴着一张老旧的日历挂画,上头赫然写着1983年。
脑中冒出许多陌生的记忆,那是属于原主周楚榆的人生。
原主妈舒蕙生了三女一儿,原主是家中大女儿,当年恢复高考时,原主爸周建安把户口本年龄改小了两岁,顺利参加考试并成了大学生。
舒蕙为了供周建安读书,把自己当牲口用,一个人种十几亩地,干全家的农活,赚钱照顾孩子公婆,还得按月给男人寄生活费。
男人是个陈世美,在大学里竟然爱上了一个带孩子的女人,宁愿帮别人养孩子,也不愿意多看自己孩子一眼。
舒蕙哭过闹过,却挽留不了他的心。
三天前,舒蕙终于等到了回乡的周建安,谁知一同等来的还有男人要离婚的消息。
舒蕙痛不欲生,又哭又闹,不相信男人这么绝情,原主受母亲影响,对父亲带回来的狐狸精也没有好脸色。
狐狸精叫戴琴雪,原主跟她女儿许依依发生了一点争端,被她从背后推了一把,落水时额头撞到了石块,昏迷不醒。
舒蕙百般哀求,原主的奶奶蒋美凤也没舍得给五毛钱去卫生院买颗药丸。
原主因此高热不退丢了性命,楚榆这才穿了过来。
“楚榆,你醒了?”舒蕙擦着眼泪,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不堪的模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妈给你倒杯水?”
楚榆抓住她的手,不让她忙活,原主的大姑周慧兰见侄女醒了,不客气道:
“舒蕙,你照镜子看看自己,你这脸蜡黄蜡黄的,手也粗得起皮,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哪里配得上大学生啊!我弟弟一表人才,跟你这种人走在一起,只会抬不起头来,叫你离婚是抬举你,你可别不知好歹!”
舒蕙不敢相信大姑姐竟这样没良心。
她公公身体不好,婆婆好吃懒做,一家子里里外外都是她忙活。
大姑姐眼高手低,时不时带孩子回家打秋风。
她经常帮大姑姐带孩子,给大姑姐做饭洗衣服,大姑姐小产都是她伺候,怎么就翻脸不认人呢?
“大姑姐,我好歹帮过你那么多。”舒蕙哽咽。
“胡说八道!你一个乡下女人能帮我什么!”
周慧兰毫不亏心,昨天戴琴雪特地上门拜访她,对她这个大姑姐客客气气,言听计从,还许诺和周建安结婚后,就给周慧兰男人安排工作,把周慧兰儿子户口转去北京。
戴琴雪家世不凡,是个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舒蕙却是个小学都没读完的乡下人,孰轻孰重是人都看得明白。
这不,周慧兰就上门替弟弟扫清吃软饭的障碍了。
楚榆心中一嗤,不要脸的人楚榆见多了,但像周家这么不要脸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既然她穿成了周楚榆,那就是舒蕙的女儿了,当女儿的看到亲妈被人这样欺负,哪还能沉得住气?
她黑沉沉的眼紧盯着周慧兰,“大姑,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
周慧兰蹙眉,想不明白这个懦弱寡言的侄女怎么忽然说话了。
“哪里不对?”
“我妈是不会打扮,配不上大学生,但我妈绝对配得上你弟弟!你可别忘了,是我妈做农活卖粮食赚钱供你弟弟读大学,我妈寒冬腊月给人干苦力,脸熬黄了,手熬粗了,钱都被你弟弟拿去享受了。你现在倒是看不起我妈来了,你们周家拿我妈钱时,怎么不嫌那钱不中看?”
周慧兰一愣,侄女的话让她心虚了一瞬。
确实,舒蕙自嫁入周家以来,简直是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家里家外的活都被她一个人包了。舒蕙对她两个孩子也不错,周慧兰对这个弟媳妇挑不出一点错来。
然而戴琴雪许诺的荣华富贵却渐渐占了上风,让她不得不睁眼说瞎话。
“钱?你们母女俩算计得可真清楚。你妈一个乡下女人能有几个钱?说得好像我们周家都靠你妈养活似的!”
奇怪了,这侄女平时任打任骂,从不敢还口,今天吃枪子了?
敢跟她呛声!
“怎么没有?”
原主是算账的一把好手,亲妈地里赚了多少钱,记的一清二楚。
“为了供爸上学,我妈一个女人种十亩地,她每个月至少给我爸寄十块钱,四年下来怎么也有四五百了,再加上被奶奶搜刮去的钱,多的不说,六七百总是有的!你们老周家想离婚,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笔账得算清楚!”
舒蕙被女儿震得说不出话,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她是个传统女人,只知道伺候男人,孝顺公婆,疼爱子女,从未想过要跟男人离婚。
一个离了婚的女人该怎么过?
舒蕙不想让女儿往下说了,却被楚榆拦住了话头。
周慧兰没想到侄女忽然精明起来了,气得直拉蒋美凤,“妈,你看看舒蕙教出的好女儿,敢跟长辈这样说话!”
蒋美凤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笑着看向楚榆,“楚榆啊,自古以来,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伺候男人。你爸是大学生,你妈妈才小学文凭,你妈配不上你爸,不能怪你爸不要她,要怪就怪她自己不够优秀。”
小说《八零娇娇小甜妻,从另起炉灶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四块钱听着少,可架不住购买力高啊。
八十年代初,人们还没体会到什么是通货膨胀。
大米一毛五,猪肉要票才一块一斤,县城职工工资才二十,去大城市打工,一天赚一块,结婚随份子也就两块三块,能随五块十块的都是大钱了。
所以说,四块钱可一点都不少,算是开了个好头。
楚榆心情雀跃,骑车在县城转了一圈,改革开放的风虽然吹到了县城,可人们的观念还没扭正,很多人视个体户为猛虎,谁家要是干个体了,甭问赚多少钱,都是鄙视链的底层,说出去叫人看不起。
不过观念都是会变的,再过几年,进入九十年代,人人都知道个体户能赚大钱,辞掉工作,下海经商成为时代潮流,到那时候,再也没人会看不上个体户。
街上零星有几家铺子,多是小吃铺,卖的是包子、饺子、面条,拐了两条街看到一家服装店,以卖草帽、凉鞋、衬衫为主,款式老旧,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陈货,种类也少,不成气候。
倒是农贸市场有不少推车卖菜的摊贩,挨挨挤挤,但卖的都是青菜、占瓜、茄子之类的,品相不算好,个头也不一样大,一看就是自家种没吃完的。
转了一圈,楚榆心里也就有数了。
路过一家生肉铺,门口摆着的小黑板上写着,猪肉不要票售价一块二,她这四块钱有点捉襟见肘,楚榆到底没舍得,最后只要了点猪下水,猪下水才两毛多钱一斤,又不要票,吃不起猪肉,吃猪下水打牙祭也是不错的。
二舅家的窝窝头她实在吃不习惯,又买了两斤面和两斤米。
大米要票是一毛五,面粉一毛一,楚榆没有票就贵些,连两斤多猪下水,拢共花了一块钱。
夏日午后,阳光炙烈,村里很是安静,只有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
楚榆一路都没遇到几个村民,等她把车停在二舅家门口时,二舅和二舅妈推门出来。
俩人午睡刚醒,农村人起得早,干农活也累得慌,中午日头晒人就得睡一觉,等日头过去凉快一些,再下地干活。
舒爱国看到外甥女也就放心了,“你二舅妈刚才还在念叨你,怕你在路上出事,没法跟你妈交代。”
二舅妈邓芳萍笑笑,“你第一次做买卖,我这心里总是不放心。”
做舅舅舅妈的能到这份上,也就够了,楚榆擦了把汗,把挂在大杠上的东西拿下来,才笑道:
“让舅舅舅妈挂心了,我买了点猪下水和米面,咱们晚上改善一下伙食。”
舒二舅妈一愣,显然没想到外甥女这么会做人。
家里有半年没吃过米面了,以前在生产队时,大队里分了粮食,舒二舅第一时间就把米面拿去换了粗粮,换粗粮才能撑到下一年。
现在自己承包了地,干活比从前更卖力,可惜这两年年景不好,庄稼没啥收成,过的还是一贯的苦日子。
原想着外甥女来了,家里粮食不够吃,少不了要饿肚子的,正愁的不知如何是好,楚榆就买了这么多吃的贴补家用,直接叫他们从窝窝头升级成大米白面了!
舒二舅妈喜出望外,“楚榆,你这是……赚到钱了?”
舒二舅也不敢相信,“真有人收那夜明砂?”
“有的,二舅,听人说市里收购价格更高,我打算一会就去铲夜明砂,趁日头好晒干了明天去市里卖,顺便再去看看我妈和楚楚。”楚榆说道。
舒爱国很高兴,外甥女知道赚钱,做事也比从前靠谱,小小年纪就能把这家撑起来,叫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连带着也就没那么担心,舒蕙离婚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了。
舒二舅妈打了盆井水过来,“热坏了吧?快洗洗!我还说你今天肯定卖不出去,就不用帮你铲夜明砂了,谁知楚湘说,卖不卖出去都先备着点,也不费事。这不,她带着芸芸和小江去山上铲夜明砂了,早上就铲了四麻袋,估摸着下午只多不少。”
冰凉的井水镇得楚榆通体舒畅,她头一次感受到有弟弟妹妹的好处。
舒二舅妈把大肠拿去洗了,农村人舍不得用面粉洗猪大肠,用的都是草木灰。
等二舅妈把大肠处理干净后,楚榆撸起袖子去了厨房,干煸肥肠并不难炒,难的是没有调味料。
厨房只有半瓶白酒,一小瓶油,一包盐,墙壁上挂着干大蒜和干辣椒,还有叫不出名的干叶子。
也难怪这时候乡下人食材单一,其实乡下物产丰富,吃的一点不少,水里游的,田里种的,天上飞的都能吃,问题是山关村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能吃的食物都不大适合清蒸。
好比水里的鱼,山关村和周家村的鱼都带草腥味,祖祖辈辈试验过多次,那些个草鱼蒸出来一股子怪味,适合清蒸的鲈鱼和鳜鱼并不常见,就算有,以这两种鱼的价格,吃不起饭的乡下人也不会买来吃。
没有调味料,又舍不得放油盐酱醋,尤其舍不得放油,这菜能好吃才怪。
放了葱和生姜同猪大肠一起煮,没有大料和料酒,就用二舅过年都没舍得喝的散装白酒。
“舅妈,香叶桂皮八角花椒这些没有吗?”
邓芳萍心痛得像死了周建安似的,盯着那少了一厘米酒的酒瓶子,打起精神道:
“没有,”邓芳萍取下墙上的叶子,“咱们山关村村民都用这个调味,不知道学名是什么,但能去腥提味。”
楚榆抓了一把放进去,煮了一个多小时,切段入油锅干炒。
倒油时,锅中滋啦一声,邓芳萍差点心脏病复发,无论如何都不肯让她自由发挥了。
再发挥下去,钱没赚到,家底先给糟蹋没了!
楚榆笑笑,记忆中小江跟人下河洗澡,摸了两条鱼上来,回家被二舅妈好一顿说,摸这玩意回来,鱼刺多处理麻烦,还得费油去炸,鱼不要钱,可油金贵,吃不起饭的人哪舍得吃油,大舅妈心疼油属实是正常的。
小江和楚楚几人在山上边馋夜明砂边玩,走到家门口,远远闻见一股子奇异的香味。
“大舅家又吃肉了!”小江丧气地说。
芸芸鼻子尖,“我怎么闻着像咱家厨房冒出来的?”
小江撒腿往家跑。
楚湘看见自行车就知道她姐回来了,娘和楚楚都不在,白天就她一个人寄住在舅舅家,心里多少不踏实,看到姐姐就高兴了。
“姐。”
“回来了?洗手吃饭。”
楚榆把他们铲回来的五麻袋夜明砂摊开晾晒,乡下人一天吃两顿饭,这会子也才四点多,日头高高的,晒到明早就能干了。
楚湘瞥见桌上的干煸肥肠和白米饭,眼都亮了,舅舅家的饭菜实在没啥油水,她顿顿吃不饱,大肠不如猪肉好吃,却到底有点油水,再说这干煸肥肠炒的油花花的,一看就很入味,拌着白米饭贼拉香。
楚湘去拿碗筷盛饭,芸芸带小江去洗手,一家人到底吃了顿饱饭。
隔壁舒大舅一家也闻到了香味。
舒建党放下筷子,蹙眉道:“我怎么闻到猪大肠的味道?该不会是老二家吃的吧?”
“穷成那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养舒蕙母女四人,你以为他还有钱吃猪大肠?”舒大嫂满脸鄙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