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旺仔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后续+完结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后续+完结

历史咖啡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什么?土豆?什么土豆?所有人一下愣住——没听说过啊?他种什么土豆啊?什么鬼东西?额,“土豆?额,方爱卿……朕……朕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朱棣忽然站起来,群臣也都跟着紧张起来。“皇上……”方孝孺微微一笑,缓缓说道:“这土豆,乃是一种神奇之作物……臣从南洋商人处,购得的一批种子……”紧接着,方孝孺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皇上,臣要说的是,这土豆,三个月便可成熟!而且……亩产可达七千斤!”啊?轰!“什么?!”朱棣猛地站起身来,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一丝难以置信。“三个月、七千斤?!”怎么可能?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啊!绝无可能!文武百官们,也都惊呆了,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此刻,整个奉天殿上,气氛忽然变得微妙异常。……“皇上,臣愿意...

主角:朱棣道衍   更新:2025-03-19 13: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道衍的其他类型小说《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历史咖啡”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什么?土豆?什么土豆?所有人一下愣住——没听说过啊?他种什么土豆啊?什么鬼东西?额,“土豆?额,方爱卿……朕……朕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朱棣忽然站起来,群臣也都跟着紧张起来。“皇上……”方孝孺微微一笑,缓缓说道:“这土豆,乃是一种神奇之作物……臣从南洋商人处,购得的一批种子……”紧接着,方孝孺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皇上,臣要说的是,这土豆,三个月便可成熟!而且……亩产可达七千斤!”啊?轰!“什么?!”朱棣猛地站起身来,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一丝难以置信。“三个月、七千斤?!”怎么可能?什么东西?没听说过啊!绝无可能!文武百官们,也都惊呆了,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此刻,整个奉天殿上,气氛忽然变得微妙异常。……“皇上,臣愿意...

《我来谏言,皇帝你乖乖听我话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什么?

土豆?

什么土豆?

所有人一下愣住——

没听说过啊?

他种什么土豆啊?

什么鬼东西?

额,

“土豆?额,方爱卿……朕……朕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朱棣忽然站起来,群臣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皇上……”

方孝孺微微一笑,缓缓说道:“这土豆,乃是一种神奇之作物……臣从南洋商人处,购得的一批种子……”

紧接着,

方孝孺的声音变得高亢起来。

“皇上,臣要说的是,这土豆,三个月便可成熟!而且……亩产可达七千斤!”

啊?

轰!

“什么?!”

朱棣猛地站起身来,眼中充满了震惊和……一丝难以置信。

“三个月、七千斤?!”

怎么可能?

什么东西?

没听说过啊!

绝无可能!

文武百官们,也都惊呆了,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此时此刻,

整个奉天殿上,气氛忽然变得微妙异常。

……

“皇上,臣愿意立下军令状!”

方孝孺的声音,掷地有声。

“三个月之内,若是这土豆不能亩产七千斤,臣……甘愿满门抄斩!”

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什么?!”

“满门抄斩?!”

“方孝孺,他……他疯了吗?!”

“这……这怎么可能?七千斤?他……他莫不是在说胡话吧?”

“不知道啊……”

“可是,看他这认真的样子,也不像是在开玩笑啊……”

“唉,真是搞不懂……”

文武百官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脸上写满了震惊和疑惑。

朱棣也懵了。

他呆呆地看着方孝孺,脑子里一片空白。

七千斤?

满门抄斩?

这……这方孝孺,他是认真的吗?!

“方……方爱卿……”

朱棣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你……你当真?!”

“绝无虚言!”

方孝孺斩钉截铁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这……”

朱棣犹豫了。

他当然不相信,这世上会有什么作物,能亩产七千斤。

但方孝孺……

他可是方孝孺啊!

那个抬棺死谏,连死都不怕的方孝孺!

他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

他会拿自己全家的性命开玩笑吗?

“皇上,不如……去看看?”

道衍的声音,在朱棣耳边响起。

“皇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咱们去方孝孺的府上,亲眼看看,不就知道了?”

“嗯嗯!

朱棣觉得有道理,而且方孝孺名气太大,自己趁此机会亲自去一趟他府上,百姓们也会对自己高看几分。

“好!”

“摆驾,乌衣巷!”

“朕要亲自去看看,这土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于是,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

朱棣带着文武百官,朝着乌衣巷方孝孺的府邸进发。

一路上,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咦?皇上这是要去哪儿啊?”

“不知道啊……”

“看这方向,好像是……方孝孺家?”

“方孝孺家?去他家干什么?”

“不知道啊……”

“难道,方孝孺又惹皇上生气了?”

“不会吧?他不是一直在家种地吗?”

“种地?他种什么地?”

“不知道啊……”

“……”

很快,

队伍来到了方孝孺的府邸。方孝孺提前回来准备,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臣方孝孺,恭迎圣驾!”

“免礼!”

朱棣摆了摆手,径直朝里走去。

“方爱卿,你的土豆呢?种在哪儿了?”

“回皇上,就在后院。”

方孝孺领着朱棣,来到了后院。

只见,后院里有一块地,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地里种着一排排的植物,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这……这就是土豆?”

朱棣指着那些植物,圆圆的叶子,看上去毫不起眼。

“正是!”

方孝孺点了点头,走到一株植物旁,蹲下身子,用手刨开泥土。

只见,泥土里露出了几个圆滚滚的东西,大大小小都只有指头那么大,白白嫩嫩的。

“这……这,这是豆?”

朱棣惊讶不已。

“皇上,这就是土豆!”

方孝孺拿起一个土豆,擦去上面的泥土,递给朱棣。朱棣捏在手里,感觉实实的,味道也很清香,似乎真的可以食用……

“这……这东西,能吃?”

朱棣终于忍不住问出来。

“当然能吃!”

方孝孺淡淡一笑,又说:“而且,味道非常可口,极易果腹……皇上请看,这一株土豆,已经结了这么多。”

他指着那些指头大小的小土豆根茎,也不由地感慨说:“等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小土豆,都会长到拳头那么大!到时候,这一株,就能收五六个大的!这一亩地啊,少说也能收七千斤!”

“这……”

朱棣不由地想象着拳头那么大的土豆是什么样子,如果真的是厚厚实实的,那么一个壮汉吃三四个也就饱了。

嗯嗯,

“方爱卿,有道理,有道理啊……”

朱棣喃喃自语。

而这时,

群臣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朝着地里张望,脸上写满了惊奇和疑惑。

“这……这真的能亩产七千斤?”

“如果都有拳头大小,当然能产七千斤,我看还说少了……”

“嗯嗯,一个壮汉四五个也就饱了!”

“唉,真是太神奇了……”

“果真如此,那天下再无饥荒啊……”

“神农之功啊……”

“也只有方奉和这等正人,才会有此福泽……”

“嗯嗯,方奉和,至诚感天,大明之瑞啊!”

“……”

……

很快,

皇上带领文武百官,亲自到方孝孺家看土豆的消息,传遍了京城。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觉得不可思议——

“听说了吗?皇上今天去方孝孺家了!”

“去他家干什么?”

“去看土豆!”

“土豆?什么土豆?”

“就是方孝孺种的一种作物,听说能亩产七千斤!”

“什么?!七千斤?!真的假的?”

“不知道啊……不过,皇上都亲自去看了,应该……应该是真的吧?”

“天呐!这也太神奇了吧!”

“是啊!方孝孺救了那么人,老天爷赐下祥瑞了!”

“对对对!天降祥瑞!”

“方孝孺是古今第一正人,皇天后土赐福啦!”

“咱们百姓啊,跟着沾光了!”

“古今完人、天下正宗!”

“……”

……

一时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土豆。

人们把土豆,说成了一种神奇的作物,一种能够拯救大明的作物。

甚至,有人悄悄地把土豆,称作“方豆”。意思是,这是方孝孺种出来的豆子。

于是,

方孝孺的形象,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不再仅仅是那个铁血御史,那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

他更是一个能够带来希望,带来丰收的神农御史!

是皇天后土感念人间出了这么一个正人,这才降下祥瑞……


京城各处茶馆里,人声鼎沸。

“嘿,听说了吗?皇上这次可是下了狠心了!”一个茶客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

“啥事儿啊?这么热闹?”旁边的人立刻凑了过来。

“还能有啥事儿?特赦呗!”茶客一拍桌子,“以后啊,功臣犯了死罪,也得跟老百姓一样,先定罪,再由皇上决定赦不赦!”

“这……这不是跟没说一样吗?”有人挠了挠头,一脸疑惑。

“嘿,你这就不懂了吧?”茶客得意地笑了,“这叫把事情摊开了!以前那些个免死金牌,算个啥?有了那个,那些功臣还不得上天?”

“现在不同了,赦不赦,皇上说了算!他们还敢胡来?”

“有道理,有道理!”众人纷纷点头。

“还是方先生厉害啊!这法子,绝了!”

“可不是嘛!既给皇上留了面子,又给那些功臣提了个醒!”

“方先生,真是智慧过人啊!”

酒肆里,几个酒客也喝得面红耳赤。

“要我说,这特赦就是比免死金牌好!”一个酒客打了个酒嗝,大着舌头说。

“咋说?”旁边的人问。

“你想啊,这特赦,它就是不一样啊!那些功臣要是犯了事儿,还是一样要吃牢饭!受的罪是一样的!到时候赦不赦免,还不一定。这还不好吗?要我说,只要一样都吃牢饭,就够了!”

“对对!就是遭一样的罪!”

“嗯,有道理!”

“这方大人,真是高人啊!”

“那是!要不怎么说人家是读书人呢!”

“来,为了方先生,干一杯!”

“干!”

街头巷尾,人们也都在议论纷纷。

“这下好了,那些功臣再也不敢胡来了!”

“是啊,皇上圣明啊!”

“还是方先生高明!!”

“……”

……

郑赐府邸,气氛却与外面截然不同。

建文朝的臣子们,一开始还不敢聚会。

毕竟,方孝孺搞什么特赦,也不知道天下人怎么看?可过了两天,他们发现,外面的百姓竟然都支持特赦。

于是,

他们也壮着胆子,偷偷地聚在了郑赐家里。

“奉和还是棋高一着啊……”王钝率先开口。

“是啊,杀了那么多靖难功臣,本来以为仇恨深重,没想到,一个劝谏特赦,靖难功臣反而感激他……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

尹昌隆一脸的不理解。

“照我说,方奉和这是救了太祖功臣啊!”黄福喃喃自语,“皇上以后……只能一碗水端平了……要是端不平,天下焉能服气啊……”

哼!

“你们啊,想得太简单了!照我说,正因为如此,皇上才更恨方孝孺……以后难说得很呐……”郑赐语气冰冷,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啊?

对啊!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是啊,方孝孺这一招,看似两全其美,实则……是将朱棣逼到了绝境。

以后,朱棣若是想偏袒靖难功臣,就只能暗中动手脚了。可是,暗中动手脚,又岂能瞒得过天下人的眼睛?

到时候,恐怕……

“唉……”

众人再次叹息,心中充满了担忧。

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实在是……太凶险了!

……

与此同时,

方宅,书房。

“叮!”

一声清脆的系统提示音,在方孝孺脑海中响起。

恭喜宿主成功谲谏,朱棣同意施行特赦制度

获得奖励:喷子团5000人

“好!”

方孝孺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精光四射。

“正愁没有喉舌,这就送上门来了!”

他当即打开“喷子团”的介绍——

原来,这喷子团,其实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队伍。

他们可以通过授课、讲学、书籍、说书、讲相声等等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百姓的想法。

“这……这不就是笔杆子吗?”

方孝孺心中一阵激动。

“说是软实力,实际上……非常硬核啊!”

来自现代的他,深知舆论的力量,有时候比刀枪还要厉害。


“或许是锦衣卫里有忠臣?”

尹昌隆感觉地方上实力有限,应该不会,反而是锦衣卫或者宫里的可能性更大。

众人七嘴八舌,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唉……”

郑赐长叹一声,打断了众人。

“诸位啊……”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凝重。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

他顿了顿,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

“是太祖或者建文先帝,早有……密诏?”

啊?

密诏?

话音落处,屋内顿时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

“这……”

“有可能啊……”

“否则谁会知道这些人是内鬼?”

“很有可能是建文先帝已经让锦衣卫查出来了,但来不及惩处……”

众人面面相觑,堂内顿时气氛凝结。

……

胡广府邸,气氛压抑。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

杨荣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平日里最是机敏,可今天,也有些看不透了。

“是啊!”

胡俨捻着胡须,缓缓说:

“这方孝孺……也太反常了!先是反对,后来又同意?最后竟然杀了那么多人?还都是皇上的暗桩大臣?!这……这完全不合常理啊!”

对对!

不合理!

一定有问题!

这时,

黄淮忽然说:“莫非是反贼?那些反贼,已经串联起来了?”

“嗯嗯,极有可能……”

金幼孜平日里最得朱棣宠信,此时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解释了。

“皇上还是太大意了……”

“这巡行御史不能给先斩后奏之权啊……”

“这下麻烦了!”

“人心大乱啊!”

“那些早早投效咱们的,全都寒心了!”

“唉!”

“……”

突然,

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你们说?会不会是锦衣卫出了内鬼?”

众人一愣,转头看去,只见杨荣正站在那里,一脸凝重。

什么?

锦衣卫?

众人一下都摇头——

锦衣卫的纪纲,那是皇上的亲信!

而且锦衣卫平常最听号令,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

“不会、不会……”

“锦衣卫可是皇上的亲军!”

“应该不是!”

“我猜,还是反贼!”

“嗯嗯,反贼多得去了!”

“……”

消息满天飞,如同瘟疫一般,迅速传遍了大明各地。

大江南北,民间对此事反应激烈——

“听说了吗?巡行御史把那些‘靖难功臣’给杀了!”

“真的假的?那些人不是皇上的心腹吗?”

“千真万确!就在府城门口,当着大家的面砍的头!”

“好!杀得好!这些狗东西,当年就该死!”

“什么靖难功臣?全都是建文叛臣!”

“对!是太祖叛臣!”

“……”

茶馆里,酒肆中,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无不拍手称快。

尤其是在山东等地,百姓们更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昌等府,竟然彻夜都有人放鞭炮。

“苍天有眼啊!铁铉大人的仇,终于报了!”

“这些狗贼,也有今天!”

“方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铁血御史!”

“……”

夜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仿佛在向世人宣告: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

与民间的欢腾不同,

各地的府县衙门,却是一片死寂。大堂上,知府、知县们端坐着,脸色阴沉得可怕。

看着手中的邸报,一个个如丧考妣,唉声叹气。相关的那些士绅,也感到了方孝孺的可怕。

“怎么会这样……?”

“方孝孺一介书生,竟然杀了那么多建文叛臣……”

“朝廷……这是要变天啊……”

“方孝孺权势熏天啊……”

“皇上难道大权旁落了?”

“……”

于是乎,

方孝孺又多了一个名号——

铁血御史!

在短短数日之内,便传遍了大江南北。上至朝廷大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多数官员、士绅,都感觉朱棣虽然坐稳了朝廷,但大权却并没有抓牢,否则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


雨化田点了点头说:

“押解的官兵,都在传……”

“皇上,要将铁铉……下油锅烹炸而死!”

雨化田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残酷。

“什么?!”

方孝孺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怒火。

“油炸?!真的油炸?”

“朱棣,他……他当真如此残暴?!”

方孝孺的声音,有些颤抖。

他知道,朱棣恨铁铉。

但是,他没想到,朱棣竟然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来处置一个曾经的英雄。

“好……”

方孝孺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

“好得很……”

“原本,我还想着,若是正常处死,倒还不方便劝谏……”

“可他竟然要油炸……”

“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方孝孺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雨化田,传令暗桩!”

“密切监视皇宫动向!”

“一有消息,立刻回报!”

“遵命!”

雨化田躬身领命,身形一闪,消失在了黑暗中。

方孝孺独自坐在书房中,盘算着该怎么出手,才能让朱棣不得不接受……

……

深夜,诏狱。

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散发着一股霉味和血腥味。

铁铉坐在地上,身上是干涸的血迹,披头散发,却依旧腰杆笔直。

“吱呀——”

沉重的铁门被打开,一束光亮照了进来。

朱棣走了进来,道衍跟在身后。

“铁铉。”

朱棣的声音,冰冷而威严。

铁铉抬起头,看了朱棣一眼,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深深的鄙夷。

“你来了……”

铁铉的声音很平静,就像在跟一个普通人说话。

“铁铉,你可知罪?”

朱棣冷冷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压迫。

铁铉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朱棣。

“朕,再给你一次机会。”

朱棣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只要你肯归顺于朕,上表谢罪,朕可以饶你不死。”

“谢罪?”

铁铉终于开口了,声音中带着一丝嘲讽。

“我铁铉,何罪之有?”

“你……”

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我铁铉,堂堂正正,保家卫国,何罪之有?!”

铁铉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充满了不屈和愤怒。

“倒是你,朱棣!”

“你起兵造反,篡夺皇位,你才是罪人!”

“你……”

朱棣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铁铉,却说不出话来。

“怎么,被我说中了?”

铁铉冷笑一声,继续说道。

“你以为,你赢了吗?”

“你不过是,靠着人多势众,才侥幸得胜罢了!”

“论排兵布阵,论用兵之道,你……差远了!”

“你……”

朱棣的脸色,已经由青转白,再由白转红。

他猛地拔出佩剑,指着铁铉的喉咙。

“你信不信,朕现在就杀了你!”

“杀了我?”

铁铉的脸上,没有丝毫惧色。

“你杀了我,也改变不了你无能的事实!”

“你……”

朱棣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他恨不得立刻将铁铉碎尸万段。

“皇上,息怒。”

道衍的声音,在朱棣耳边响起。

“皇上,此人冥顽不灵,自然罪该万死……”

“但,直接杀了他,未免太便宜他了。”

“嗯?”

朱棣转头看向道衍,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皇上,此人曾多次击败我军,在百姓心中,颇有威望。”

道衍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必须将他彻底羞辱一番,在百姓面前威风扫地,才能消除隐患……”

嗯嗯……

朱棣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军中那些亲信也都知道他要油炸,但他却偏偏不说破,只是轻声下令:

“将铁铉,押到底牢,不要少了吃喝的……朕要看着他肥肥胖胖!!”

“是!”

几个士兵冲了进来,将铁铉押了出去。

……

乾清宫内。

朱棣坐在龙椅上,心中的怒火,依旧没有平息。

“大师,你说,这铁铉,为何如此顽固?”

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皇上,此人,心比天高啊……”

道衍微微一笑,缓缓说道。


“大师何出此言?”

道衍眉头紧锁,压低声音说:

“皇上,您不觉得……方孝孺今日,太过反常了吗?”

“他……他是以退为进啊……”

啊?

朱棣也猛然醒悟,脸色一变。

“大师的意思是……方孝孺是假装劝谏?”

“正是!”

道衍点了点头,眉宇间深有忧虑:

“皇上,方孝孺此人,城府极深……”

“他今日如此步步为营,定然是……另有所图!”

“这……”

朱棣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脑海里回想起方孝孺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

先是反对,然后又提出种种条件……

最后,

“无奈”接受担任巡行御史……

这……这分明是,以退为进,步步为营啊!

“难道……朕真的……上当了?”

朱棣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皇上……”

道衍见朱棣神色凝重,轻声说道:

“方孝孺若是没有把握,又怎么会揽这个活?”

“此事,怕是要小心为妙啊……”

“嗯……”

朱棣点了点头,脸色阴沉,感觉方孝孺的确是有所图谋的,否则不会这么深文周纳……

但他转念一想——

一个书生能有多大能耐?

还真能翻天了?

哼!

朱棣忽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淡淡说:

“大师说的有理……但是!”

“朕的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纪纲手下,有的是精兵强将……”

“方孝孺那些门生,能翻起什么浪花?”

“到时候查案,还不是纪纲他们去查!难道方孝孺的那些迂腐门生,也会查案?”

“大师不必忧虑!”

“此事朕心里有数……”

说完,

朱棣大步流星地,向着御书房走去。

道衍望着朱棣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心头始终盘旋着一股强烈的不安——

方孝孺一定有图谋!

会是什么呢?

他到底干什么?

此时此刻,

道衍回想方孝孺从出现到现在的所有表现,越来越觉得事情有些诡异了……

“此人深不可测啊……”

“但愿……皇上能听进贫僧的劝告……”

“不要……再轻敌了……”

道衍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苦涩,缓缓转身,向着自己的禅房走去。

……

夜幕低垂,

郑赐府邸的灯火,在风中摇曳不定。

屋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建文朝的旧臣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不安。

“完了,完了……”

张忱颤抖着声音,打破了沉默。

“奉和这次……怕是……凶多吉少了……”

“是啊!”

尹昌隆附和,语气中充满了绝望。

“皇上这分明是……设了个套,让奉和往里跳啊!”

“这巡行御史,看似风光,实则……实则是个催命符啊!”

“咱们这些建文旧臣……怕是……一个也跑不了了……”

“唉……”

黄福长叹一声,满脸愁容。

“这都是皇上的阴谋!”

“他就是要借方大人的手,除掉咱们啊!”

“可恨!可恨啊!”

“……”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恐惧和愤怒。

“不行!”

张忱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得赶紧去找奉和,让他……让他想办法推脱!”

“对!”

尹昌隆也站了起来附和。

“实在不行……就装病!”

“总之,不能让他……接这个差事!”

“……”

几位官员纷纷起身,就要去找方孝孺。

“唉……”

郑赐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制止了他们。

“没用的……”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这是皇上的旨意……”

“谁敢违抗?”

“真要去坏了皇上的事,第一个被杀头的,就是咱们!”

啊?

唉!

众人一片哀叹,只感觉这次恐怕死到临头了。

……

与此同时,

胡广府邸内,灯火通明。

厅堂里,气氛却有些压抑。

胡广、杨士奇、胡俨、黄淮、杨荣、金幼孜几人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疑惑,几分不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